讲述人:罗政
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
家访,是一场有温度的行走。7月18日,为期3天的暑期学生家访活动结束。返程路上,回想这几天的经历,当交谈的地点从校园来到家中,真实感受着每个大家庭里的生活气息,聆听着家长们对孩子的期许,让我感觉和学生们的心贴得更近了。突然手机响起,是学生小玲发来了信息:“老师,刚刚没有机会跟涂校长说。托您帮我跟涂校长说,我听老师的话,一定接好我这一棒。”看着信息,小玲爷爷热情的话语、妈妈淳朴的笑容……再次浮现在我脑海中。

小玲家住在荆门市沙洋县县城的一个沿街小村,家里有五口人。爷爷80多岁,年轻时当过兵,是一名纺织厂退休工人,奶奶身体不太好,母亲患有疾病不能正常工作,父亲在家附近的工厂打零工。
“总算见到小玲常给我们提到的老师们了。”刚下车,小玲和家人们就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。往家走的路上,爷爷拉着涂校长的手,操着乡音说:“一直听小玲说老师对她很好,在学校过得很开心,没想到这次家访校长您也一起来了,看来学校真的是很重视小玲。”

进屋坐下后,我介绍了小玲在校期间的优异表现,家人们听完脸上都流露着高兴与自豪。“这孩子是我的心头肉呀,从小我就跟她说知识就是力量,要做一个有智慧的人,小玲也很懂事听话,在学习上没有让我们操什么心。也多亏了老师的培养与教育,让小玲在湖北理工得到了这么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,我们在老家也安心了。”
听到爷爷对教育如此重视,涂校长也分享了学校家校协同育人的理念。“教书育人是我们的本分,教育离不开学校,也更离不开家庭,需要双方同向而行、同频共振、同题共答,您说是不?”爷爷听到这话,立马竖起大拇指激动地说道:“校长说的对着哩、对着哩,我文化不高,说不出这话,就是要我们一起努力哩。”

作为一名环境专业学生,小玲对于将来选择考研还是就业还有些困惑,我们介绍了当前专业发展和就业形势,建议她努力考研,同时做好考研就业两手准备。离开前,涂校长勉励小玲:“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努力,你要接好自己这一棒,用知识改变命运,改变家庭暂时的困境。”